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社会性别需求     检索到  36530  条相关信息

20世纪70年代,妇女研究开始转向关注妇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贡献,所形成的妇女与发展理论,探讨的是发展中国家妇女的发展问题。其目标就是设法使现代化进程更趋向于使妇女受益。性别与发展理论是妇女与发展理论的深化,它认为,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不仅起着不同的作用, 而且他们的现实利益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性别利益。性别利益反映到计划框架中就成为了性别需求。摩塞于...

作者:齐顾波 李小云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社会性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化影响。中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在社区内存在着社区成员认可并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这些非正规安排影响着社会资源在社区成员间的分配和调整;微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家庭事务决策权的性别差异角度来分析。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广泛开展的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行动之一, 即是对各领域的各级决策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社会性别培训;①与此同时, 国内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认识逐渐提高。②在这种背景下, 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于1997年秋设立《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中文) 编写项目, 成员有卜卫、王佐芳、冯媛、张李玺、杜洁、李慧英。经过培训及半年多的编写和...

作者:京津社会性别与发展协作者小组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2010年,中国新世纪十年扶贫规划进入最后一年,在新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背景下,在新的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措施中,应重新审视扶贫政策,也应运用更为宽泛的概念去度量贫困现状。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中国十年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和措施,衡量进步、发现挑战并提出建议。

作者:赵群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本报告是对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意识的关系的分析。报告首先分析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并指出公共政策决策群中“女性代言人”的缺失,提出公共政策体系层次上的社会性别问题,最后说明促进社会性别意识的决策主流化。

作者:刘莉 李慧英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迄今,从儿童权益和需求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行实践总结和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本研究从社会性别、儿童自身需求和权利视角切入,论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机制构建中纳入社会性别需求和儿童权利视角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及机制的理论构建和实际工作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研究提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政策要与目标群体的现实和...

作者:和建花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本报告是对广东社会性别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首先对广东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基本状况作了介绍,其次对广东社会性别观念进行现实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与思考。

作者:左伟清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社会性别概念和分析方法的引入,使得人们重新反思原有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和看法,以及现实中存在的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背后的根源。在农村发展项目中,许多机构开始关注妇女,有的希望增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进一步探讨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策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创造突破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策略,立足从长远和持续的角度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机制建设,而不能仅仅满足...

作者:赵群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