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文章首先介绍了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劳动价值论。最后,作者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在都市中,资源(如住房)供应者阶级的投资回报率,是由供应者阶级与消费者阶级冲突的结果所设定的。这种情形又是由各种金融机构的政策构造出来的,产生出在地理上相互隔离的同类社群的住房次级市场。由此实现的阶级-垄断地租,反过来构成了激励都市化发展必需的社会结构,并具有乘数效应。都市化进程因而处于不平衡状态,阶级-垄断地租的实现导致居住结构的变迁,以致在社区中爆发包括...
1929—1948年,无锡农村的土地出租率和地租率均呈下降趋势。这与长期以来关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土地日益集中、土地关系持续恶化、土地出租率和地租率呈普遍上升趋势的主流观点甚为不同。通过考察分析1929—1948年无锡农村土地出租率和地租率的变化趋势,可见20世纪上半叶无锡农村劳动力向上海和无锡工商业的转移是导致无锡农村土地出租率和地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从贵州省绝对贫困的形成根源、贵州省消除绝对贫困的基本做法和实践成效三个方面,以地方践行精准扶贫思想典型实践案例的视角,分析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贵州省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经过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贵州省以平均每年减贫人数超过100万人的成效,于2020年底彻底消灭了千年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伴随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市场越发成为塑造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立足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经验,以工业化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其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村庄社会性质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珠三角农村的工业化是依托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以集体分红为基础的地租经济。这一方面打破了村庄的封闭结构,冲击了村庄的传统社会性质,使村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
本文认为,相对贫困治理是未来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工作,而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厘清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关系,以及把握相对贫困的典型特征。相对贫困治理的重难点都在于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机制,即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前提,以构建长效识别机制、长效帮扶机制、长效保障机制、长效动力机制为方法,以构建长效退出机制为目标。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