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宗族底色     检索到  2035  条相关信息

世代繁衍于三溪的刘氏宗族,其文化底色不仅形成于与周边宗族的互动之中,还由族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凝练而来。以习俗和惯行为内核的刘氏宗族文化,既能在族人日常的文化观念中有所体现,又能在祭祀、请神、打醮等文化活动中得以反映。同时,文化形态还深深烙印在刘氏对族人的教育过程中。

作者:魏晨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在传统时期,夏阜村在粤北封闭的山区实行的是宗族自我治理。在“皇权不下县”的君主时代,中央政府也无力把统治的触角伸向偏远的客家山区,夏阜村魏氏宗族的族人就像“自由人的联合体”,在宗族中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理体系和规则,实行宗族自治。同时在民国时期还有魏氏家族自治会的管理架构。关于传统时期夏阜村魏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本章将从治理形...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关键词:

宗族村庄多是因地而聚。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自然是人类生存和生活所依赖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发展。同时,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过程,也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人类社会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乡土本色。要对呈坎村庄的罗氏族人有清晰的底色认识,必须对宗族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清晰的认...

作者:付振奇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1949年之前,范氏宗族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落小社会。范氏宗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生活地域。血缘共同体和地缘共同体的结合,使范氏族人在廷坑这一地区共同生产生活,绵延至今。本章从社会概况、社会构成、社会组织、社会交往、社会分化、社会冲突、社会保障、社会变迁和社会实态等九个方面来观察廷坑范氏宗族的社会形态及实态。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关键词:

华南地区宗族型村庄具有比较强的整体性、很强的共同性和很强的秩序性。“同文同种”是宗族型村落的显著特征,共同的心理文化基础影响着客家村民的日常社会生活,并使其呈现出独有的文化心理特征。为深度剖析和理解这一族群的社会心理文化基因,本章将从宗族型村庄的文化形态概况、信仰、观念、习俗、文娱、教育、文化变迁和文化实态等方面考察夏阜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关键词:

本文介绍山池村谢氏由来与迁居、村落由来与发展及村庄行政建制与变迁。

作者:胡平江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夏阜村魏氏族人有着共同的祖宗、共同的血缘,血缘社会与村落社会高度融合在一起,绵延至今。本章将从社会形态概况、社会构成、社会组织、社会交往、社会分化、社会冲突、社会保障等七个方面考察夏阜村魏氏宗族的传统社会形态。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关键词:

伴随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市场越发成为塑造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立足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经验,以工业化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其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村庄社会性质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塑造。珠三角农村的工业化是依托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发展以集体分红为基础的地租经济。这一方面打破了村庄的封闭结构,冲击了村庄的传统社会性质,使村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

作者:卢青青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