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联合国2014年气候变化峰会是2014年全球气候治理和谈判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此次峰会被联合国定位为不是气候谈判的一部分,而是为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谈判的如期完成造势、凝聚政治共识和政治推动力以及催化国家行动的一次铺垫性会议。峰会取得不少成果,国际舆论普遍给予积极评价。潘基文积极倡议召开联合国2014年气候变化峰会的深层原因有三:第一,联合国气候谈判进展缓慢...
受联合国秘书长邀请,中国与新西兰一同牵头2019年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工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概念的提出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已有诸多工作的集成和加强,强化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认识和实施,能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做出重要的贡献。牵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的相关工作,为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引领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提供了宝贵机...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环境治理历程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事件,正是在此次大会上,与会各国认识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对于应对所有环境与发展挑战的重要意义,会议成果文件《21世纪议程》更直接表明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目前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粮食浪费和高碳排放,并导致关键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果继续...
本文梳理全球环境治理框架与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强调低碳转型的国际协作需求。
2008年,安理会改革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虽经多次努力,但仍未取得突破。就已经历60年的维和行动而言,一方面,维和需求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无论是在苏丹还是在科索沃和格鲁吉亚,联合国维和行动都遭遇了新的挑战。在减灾方面,2008年一些国家遭遇了特大灾害,如中国遭受的四川地震、缅甸遭受的热带风暴袭击。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联合国实施的减灾战略更显示出其重...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是一种外部性,而且代表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我们都在排放气体,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已经遭受过去的气体排放带来的痛苦,而当前的排放对未来也会产生潜在的灾难性影响。因此,这些排放并不只是普通的、地方化的外部性。风险是全球性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这些基本特征必须成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必将并且已...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已经出现转型的客观事实要求,绿色发展需要包括低碳内容。从中国目前城市化、工业化的实际情况看,尚未绿色,已然高碳: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9%,与法国持平;一些城市的人均排放已经超过欧盟的人均水平。中国需要实现绿色的跨越,加速迈向低碳。这不仅仅是为了碳...
气候变化给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繁荣带来了严重威胁。国会成员、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已退休的美国军事官员最近的言行让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后果,包括暴风雨、干旱和洪水所带来的破坏政局稳定的效应。从国内来看,气候变化效应能够压垮各国的灾害反应能力。从国际来看,气候变化会引发人道主义灾难,招致政治暴力,摧毁本已脆弱的政府。本文认为一定程度的气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