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全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5162所,比上年增加225所,在校生总数达197.03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增长12.89%。其中,民办幼儿园3392所,在园儿童48.90万人;民办普通小学807所,在校生47.38万人;民办普通初中515所,在校生39.65万人;民办普通高中192所,在校生21.79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16所,在校生20.32万人;民办普通高等...
以下各表的数据来自历年河南教育统计提要。
金融教育是普惠金融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金融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先进经验和理念,指出普惠金融教育的重点对象应是“两低一高”人群(即低收入、低龄的少年儿童,高龄的老年人)、农民、农民工以及金融经营者与监管者;强调对金融经营者和监管者进行金融教育,从源头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提出制定面向全民的、全面的金融教育国家规划,并以需求调查为基础,以塑造良好金...
“十二五”是西部地区发展中重要的五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西部地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力促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新支柱产业加速成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统筹推进...
“十三五”时期是西部地区发展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反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实际效益,本文借助因子分析法,对西部地区2000~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一方面,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整体表现较好与地区内部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明显现象并存;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素质,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和稳定性以及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和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都不同程...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笔者通过对2000~2010年、2011~2014年中国三大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增长呈现显著的阶段化分类特征,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从结构性转移向全面性转移发展、产业转移发展趋势的时间持续性显著、区域梯度转移的第一阶段初步显现等三个显著特征。西部地区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着亟...
西部地区既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也是资源富集区和生态脆弱区。基于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形成了资源型经济,成为我国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导致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转型要求尤为迫切。本文首先对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的形成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在深入剖析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当前面临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的绿色发展转型目标和具体路径选...
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民族问题、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等导致其贫困人口众多,是我国反贫困主战场。“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在农村反贫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扶贫对象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逐年增加,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户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是,西部地区还存在部分地区脱贫任务艰巨、教育基础设施薄弱、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下降、自然灾害频发...
高校信息公开是促进高校办学发展公开化、透明化的有力举措。陕西省属本科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有: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关注;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正在改进;信息公开平台正在完善,信息互动通道更加畅通。同时,陕西省属本科高校信息公开也存在相关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缺乏深刻认识,导致对信息公开工作不够重视,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失衡、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不...
“十二五”时期,西部各省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放缓,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依据2010~2015年西部11个省份29项指标,本文将其分为四个子系统,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数波动较大;重庆、陕西和四川节能减排综合指数位于前三;内蒙古、广西、贵州和云南处于中等水平;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