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弱势群体贫困

妇女与传媒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纲领》),被认为是“妇女赋权”的纲领。在《行动纲领》中,性别不平等没有被孤立地看作“妇女问题”,而是被视为建设一个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唯一途径。为此,《行动纲领》吁请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民间社会,包括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在下述关切领域采取战略行动:妇女与贫困、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

作者:卜卫 宋小卫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妇女与环境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妇女与环境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与国际国内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密切相关。1995年以来,联合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伴随多国合作在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的逐步扩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特殊角色与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对妇女的负面影响方面、在发挥妇女...

作者:周伟文 侯建华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女童

根据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儿童权利公约》)的定义,女童指18岁以下所有女性。女童在身份上既是儿童又是女性,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她们既因儿童阶段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处于弱小地位,又因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文化结构受到压迫。与男童和成年女性相比,女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

作者:杨晶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妇女与老龄化

近年来,老年人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年龄群体,几乎所有地方老年妇女的人数都超过了老年男子,由于生存处境受到一生所积累的劣势影响,很多专家学者指出老年人的问题就是老年妇女的问题。国际社会针对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积极地制订行动计划,更将“老年妇女”列为要予以特别关注的群体,强调必须从个人生命周期这一更广的角度理解老龄对女性与男性影响的差异,指出在所有政策、方案和法律中保证纳入性...

作者:王军芳 林一星 何志娟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妇女与流动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赚钱是她们的...

作者:韩嘉玲 张妍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让性别平等成为现实——中国妇女NGO的诉求

2015年3月9~20日,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ommission on Status of Women)第59届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会议回顾了自199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20年来全球妇女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就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借此机会,我们——一群致力于性别平等和妇女权利的民间组织工作者与研究者——呈上此声明书,呼吁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完...

作者: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 (GAD) 网络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浅析《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基于残疾的歧视”

通说认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没有创设任何新的权利,其目的是确保残障者能够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国际人权法已然确立的一切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消除一切基于残障的歧视,促进残障者平等的社会参与。本文以《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对“歧视”的定义为起点,结合目前已有的反歧视立法,探讨“歧视”这个概念在法律中的意涵...

作者:黄裔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残疾人的社会形象:对历次残疾人“全国自强模范”事迹的分析

如何认识和叙述残疾人是一种社会建构,文化视角的残疾研究注重解构文化价值中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对历次全国自强模范的形象进行内容分析,包括数量、性别、年龄、类型及叙述方式。自强模范的个人与社会特征体现为男性残疾人占据主导,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是主要残疾类别,其他类别则几乎不存在。自强模范所呈现的励志形象,身心二元对立、忽视残疾人权利,缺乏主...

作者:李学会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转型时期的残障者社会福利机构变迁——以T市截瘫疗养院及康复村为例

本文以T市截瘫疗养院和截瘫康复村为田野调查地点,试图了解在中国三十年社会转型时期,残障者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历史的追溯,本文认为,截瘫疗养院的建立逻辑与西方残障者收容机构的建立逻辑不同,疗养院体现着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单位制一直在截瘫者的社会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位不仅是社会中个体社会福利的来源,也是个体社会身份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

作者:鲍雨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西部贫困地区彝族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实现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彝族残障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加强社会融合和贯彻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而上述儿童无法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主要原因不仅包括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极为贫乏、残障儿童受教育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客观性因素,还包括当地残障儿童的父母观念滞后、残障儿童普遍自卑等主观性要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彝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贯彻对于西部贫困少...

作者:者荣娜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