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乡土景观     检索到  7504  条相关信息

本文集关注乡土景观研究,尤其是把农田景观研究纳入民俗学研究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民俗学对农业民俗研究的认识。

作者:季中扬 杨旺生 徐博 王箫轲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乡土社会的体系中,“家园景观”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居落,仿佛人之“表情”,以鲜明的特色赢得人的视觉印象。中国传统家园景观的“底色”中羼入了阴阳五行的观念和元素,它是存在,更是日常。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在乡土村落中首当其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传统村落到了“终结”的时候?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讨论。乡土家园是人们的出发地和归属地,是“本”之所托,让我们重新找...

作者:彭兆荣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近代以降,在城镇化与观光化的历史语境下,乡土景观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对“乡土”的认同、对“景观”的认知,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传统的支配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恰当有效的乡土景观概念定位、方法运用、价值指向。对日本乡土景观研究历史和方法进行梳理,亦是为了借镜观形,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乡土景观理论体系。

作者:张颖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传统时期太湖东部平原的聚落具有“浜村相依”的普遍特征,河浜是聚落景观的主体,具有提供饮水、交通、农田排灌等各种实用功能,同时还是民间风水信仰的精神依托所在。家族墓地围绕河浜而构建,更是聚落风水的聚焦点和家族福祉的寄放地。跨越河道的桥梁具有利通衢、益行旅、便耕耘等实用价值,由此逐渐衍变为乡村道德教化与慈善的载体。乡村各群体在对河浜、桥梁与风水的共同占有、享受、...

作者:吴俊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乡土社会存在或明或暗的边界,具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不断循环的二维属性,这决定了村落发展中向内与朝外的二维视野。向内是闭合性与乡土新农村建设,农村走特色与多元发展之路;朝外是开放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跳出农村,农村人口加速向外迁移。在城市打工、县城买房、农村依然保有责任田的三栖模式是乡土社会闭合性与开放性融合交汇的产物,需要加快制度改革与创新,不断培育与优化市场...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从费孝通教授笔下的村庄到今天的村庄,中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大规模外出打工等重大历史变迁,乡土性作为农业社会的本色,在时代变迁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如何演变的,怎样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是笔者兴趣之所在。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景观是一个复合系统,是自然、文化、社会的整生体,景观生境和景观环境亦如是。这就形成了三者的同一性,为它们的对生耦合旋升奠定了基础。景观生态是景观的生发状态,包括形状、性质、结构、关系的生发状态;景观生境是景观系统生成、生长、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机制与条件;景观环境是景观系统生成、生长、发展、变化的外部因素、机制与条件。三者有着对生性和互为因果性。桂林景观生...

作者:袁鼎生 蒋新平 龚丽娟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关键词:生态景观桂林

在乡村振兴阶段,旅游业的发展仍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是引导乡村全面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因此,乡村地区在旅游精准扶贫实践中,应注重挖掘、整理和保护优秀的乡土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中活态传承乡土文化。另一方面,乡土文化传承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必要的旅游资源基...

作者:林移刚 出版时间:2024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