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土地购置     检索到  20914  条相关信息

本文回顾中国近三十多年的城市化历程及其所存在的扭曲现象,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治理结构与分税制对城市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行为的影响,阐述城市土地供应模式与土地财政的运作机制,探讨土地财政以及其他经济因素对城市新建商品房的价格及需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城市规划、土地政策、房地产税、金融体系等领域改革的挑战和前景。

作者:刘志 王劲轲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本文是关于用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调研报告。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加快土地流转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作者:高占森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本文利用最新的全国性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土地流转市场的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效应进行检验,旨在回答:在现行土地流转市场,那些农业生产能力更强的农户能否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土地?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所能实现的农业产出增长进行量化。

作者:史常亮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托管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并以陕西省长安区的土地托管工作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本文发现,土地托管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同时也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认为,土地托管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成为可能,这种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形式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使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向更加丰富多元的主体方向发展。

作者:赵祥云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本文以吉原村的新农村建设事件为研究背景,以乡村振兴过程中民众对于土地的道德情感这一微观的文化崇拜心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些“关系/事件”的重要相关人物进行深度访谈,讨论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土地崇拜及文化心态的变化问题。同时,揭示吉原村新农村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农村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成效经验及能力不足。

作者:赵翠翠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近年来,随着土地有形市场的形成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城市圈范围内的土地备受关注。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周期性调整不期而至,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市场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本文在分析2007~2008年主要土地政策对土地市场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2007~2008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市场的交易情况,并将武汉市土地市场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分析,同时...

作者:王芳 汪小兰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其中,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完备的土地经营权能,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有效的经营方式,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长期以来,天长市土地流转...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合肥城市发展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小团城” 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风扇叶”模式、20世纪90年代的“摊大饼”模式,直到现在的指状延伸、逐步填充模式,合肥市的城市规模还处于成长期,人口、用地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城市首位度在安徽省还要进一步提高,势必会不断占用郊县的土地

作者:徐晓波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