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从民国初期来看,民国元年全国小学生为2795475人,民国19年则增加到10948979人,增加了近3倍。以崭新面貌出现的、带有现代特征的新式学校深入到乡村社会,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新学教育从制度层面上获得了取代旧学教育的权威地位,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这方面学者论述已多。然而,对于由此引发的城乡社会一体发展模式的破...
“国学”是一个与“西学”相对应的概念,1902年夏秋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致函黄遵宪,提出创办《国学报》,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开办国学讲习会(又名“国学振起社”),这是用“国学”代指中国传统学术的较早记载。在“国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则是最早系统思考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学术差异的人,他在主政两湖期间,提出了“中学与西学”“旧学与新学”的概念...
本书选题的提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我国社会客观存在教育不平等现实问题,以及本人长期对此研究的关注和积累。
文章首先介绍了1998年教育发展的新进展。其次分析了教育热点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在参与乡村建设、义务支援乡村教育等,我觉得这是可以把那些潜在的公共社会资源重新激活的,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资源。过去我们用一种行政的办法一鞭子把人赶下去,不下去不给开饭。今天再也不能用那么生硬、简单、机械的办法了,但城乡之间总应该有一个互动,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协调发展格局。
本文内容为作者所观察到的贫困地区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拟从分析新疆蒙古族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阶段与特点出发,论述新疆蒙古族教育如何从旧式官学教育和寺庙宗教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过渡,并进一步探讨新式教育对革新新疆蒙古族的教育观念,促成新旧教育的分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
当下,乡村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教育改革需要借鉴历史经验。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研究乡村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所主持的乡村教育实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乡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而如何借鉴则应对其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了解。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