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乡分离     检索到  28697  条相关信息

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为界,中国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新的分离过程。这也是城市与乡村政治发展的新起点。在亨廷顿看来:“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确实是正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是阻碍民族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人类社会最初并无城市与乡村之分,自然也无所谓城市政治和乡村政治。只是随着城市的出现,有了严格意义的城市与乡村之分,才在此基础上生成了相应的政治现象。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与特别漫长的古代历史相比,中国近代的历史又显得相当短暂。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100多年历史。由于挟带着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入侵,中国由发育得相当完备的古代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又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转变为发达的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书基于我国现代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以广西南宁所辖一个壮族村庄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多点田野及人口流动民族志等方法,既从流出地的视角探讨人口外流对原空间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从流入地的视角分析流动者在新空间的适应过程,同时讨论空间分离背景下的实践者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为了适应空间分离带来的新变化,两种空间下的乡村社会成员不断努力做出调...

作者:李虎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本章围绕田野点外出务工形成的历史脉络,分析各个阶段村民外出的动因,应对新空间需求的适应策略,以及外出者同家乡亲人、社会关系等分离时的相关仪式。

作者:李虎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从民国初期来看,民国元年全国小学生为2795475人,民国19年则增加到10948979人,增加了近3倍。以崭新面貌出现的、带有现代特征的新式学校深入到乡村社会,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新学教育从制度层面上获得了取代旧学教育的权威地位,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这方面学者论述已多。然而,对于由此引发的城乡社会一体发展模式的破...

作者:王先明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需求,使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移民不断增加,父母的国际移民造成的留守儿童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国际上很多学者进行了很多高质量研究,本文将从国际移民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规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政策等多方面进行批评性回顾,为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肖莉娜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藏族牧民尽管被描绘成干预项目的 “被动对象”, 但他们仍然积极地塑造着 “生态移民” 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在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中, 玉树的牧民在与政府各个部门的交往中采纳了各种策略。 国家安全、 稳定、 生态恢复和现代化 的目标是官方的发展话语, 而牧民的话语特点是关注生计、 家园保护、 文化认同, 以及至为重要的用自己的术语定义发展的能力。

作者:扎西尼玛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