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日常管理     检索到  54978  条相关信息

日常生活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基本场域,承载着日常娱乐、集体行动、人情往来、商业交换等活动,村民基于此空间形成团结意识和共同体精神。村落日常生活空间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街头、院坝、广场、水井、戏台、茶馆等场所,其被视为一个平淡、重复、美好、自然而又真实的世俗世界。但是日常生活并不因此而平庸,“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最不可能建立在离奇印...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从理论上来讲,一些物质丰裕与闲暇富余的低龄老人有更多“老有所为”的需求,而一些独居的高龄老人则有更多情感慰藉的需求,这两种互补性需求如若同时实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紧张的矛盾。基于此,上海在全国较早地推出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老伙伴”项目(计划),并率先在全市推广。与社会各界热切关注与期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

作者:张旭升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结合具体数据和个案访谈,对调查样本的就业流动经历和选择进行全景描述,全方位呈现:女性就业流动中的身体流动与类聚本能;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与再造,描述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认同、语言分野造成的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和职业层级的差异,女性积极的生存理性和就业入世,在就业流动过程中所遭遇的劳动异化、与父权制的博弈,性别化的自我认同与再生产,以及女性就业流动中正向的经济地位...

作者:严静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日常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决定的。传统上,西藏农民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于那些整日劳作的农民而言,其生产、生活的空间就是从住宅到耕种的土地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西藏森严的等级制度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严格地按照身份等级划分,并让这种等级制度具有合法的继承性,生活在上层的贵族世代享受荣华富贵,而那些处于农奴阶层的人们则大多...

作者:陈默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在连片特困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老年人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很多老年人仍要从事农业生产,甚至存在高龄老年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而且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也增加了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压力。老年人在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下,能够开展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对有限,获取非正式社会支持的机会也较少,其日常活动表现出内容相对单一的特点。本章主要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农...

作者:唐丽霞 姜亚勤 赵文杰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作息时间,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自编《校外生活时间利用表》考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儿童的作息时间安排;到校、离校时间和在校时长;儿童上下学时间、出行方式;“谁陪孩子上学”;“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儿童“放学后和谁玩”等事项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1)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7分钟,户外活动37分钟;周末约...

作者:何玲 丁文平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09-25
关键字:灵璧县 扶贫 城乡居保

本文以分布在四省五县的7个乡村名师工作室为个案,试图分析县域乡村名师工作室在落地生根过程中面临的文化构建困境。在管理主义的制度背景下,县域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面临工具性目的与专业热情、讲和气还是讲专业以及自主开放的共同体文化与“自上而下”行政逻辑之间的矛盾。“名师”们通过筛选“态度”、情感召唤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情境的相互渗透来化解日常关系与专业关系之间的张力...

作者:程猛 宋文玉 邓安琦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