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田野经历     检索到  14902  条相关信息

2008年10月底,10名调查员于27日正式前往四川灾区进行实地调查,历经为期17天的农村田野调查和2天的学者访谈,调查组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实地调查的工作任务。本文系调查人员所作田野日记。

作者:黄承伟 赵旭东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我从事民族学调查研究,已有30多年。接触民族调查资料则近40年了。回顾自己田野调查的经历和体验,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作者:詹承绪 出版时间:1999年09月
关键词:

本文详细介绍了所选案例的情况,以及笔者收集案例的方法和过程。透过监狱景观的描述和田野点的介绍,呈现女犯们“现实的”和“曾经的”生活场景。在女犯的刑事判决书上,寥寥数笔的犯罪动机记录掩藏了一个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纠纷过程和双方当事人的互动,而这正是笔者试图通过与女犯的交谈和田野调查所想获悉的。

作者:张晓红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本文主要概述了作者2014~2015年所历经的三个阶段的田野调查过程。为了后续藏族生态移民研究的深入、全面和系统, 2016年作者又带领课题组成员赴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名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点做田野调查。

作者:冯雪红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旅游业的兴起凸显了人类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当田野点变成旅游点,“原住民”变成“演员”时,田野研究者与旅游消费者拉近了距离。本文讨论人类学如何应对田野角色的变化;研究者与对象的多样关系,文化自觉导致的文化对象化;并提出重新思考以地域、族群与文化三者重叠为条件的传统研究取向与做法。在田野研究时过境迁的今天,研究旅游的人类学提示了如何找回亲临其境的田野。讨论从比较社...

作者:邵京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的发展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它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作为较为系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早期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对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进行反思与批判的时代。由于社会学家侧重于学科的独特性格,教育学家侧重于社会学解决教育问题的实际价值,所以教育社会学一产生便具有强烈的学术性和实用性特点,前者承继了欧洲特别是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后者体现...

作者:钱民辉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畲族在近千年的迁徙中逐渐从群居山腰到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与汉族共同生活,与汉族达到了一定的融合。畲民主要生活在浙闽两省的山区中,调查小组从景宁畲族自治县了解到畲汉两民族的通婚现象大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至此畲族受汉文化影响越来越深,汉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近几年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畲族文化被搬上历史舞台,由此引发了对畲族图腾文化进行...

作者:王晴 丁梦星 叶心怡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NGO开始中国本土化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乡村社会在转型时期逐渐暴露出的一些发展矛盾,基础设施、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不健全也吸引着NGO的关注和参与。本文就是以对NGO所活动的乡村社区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以宗族矛盾为切入点,结合考察地点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变迁和NGO的介入对乡村社区的影响,以期能得到NGO...

作者:郭涛涛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