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习惯法     检索到  199  条相关信息

本文分析了习惯法在广西达腊彝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首先概述了达腊习惯法的内容,包括生产习惯法、村寨习惯法、家庭习惯法、婚姻习惯法等;其次阐述了达腊习惯法的特征,即民主性、民族性、地域性、稳定性、具体性、神威性等;最后归纳了达腊习惯法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婚姻三个方面。

作者:甘品元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北方胡族内徙汉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向中原制定法的转变是其汉化的重要部分。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内徙时间、汉化程度、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其习惯法的转变各有特点。各民族政权汉化程度及内徙时间长短是影响习惯法演变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原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变革产生了影响。

作者:李圳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作为一场方兴未艾的社会动员和一项近乎标准化的官方任务,迪庆的“依法治理”旨在输送和实施作为治理工具的国家法,尚未充分考虑民间法在基层的治理功能。史料显示,迪庆藏族习惯法源远流长,广被藏区,且独具特色;历史上迪庆治理中解决国家法与习惯法冲突的方式,既不同于中原汉族地区,也有别于西藏。调查显示,现阶段迪庆藏族习惯法仍然存延,并能够与国家法相容,但作为一种实体规则...

作者:夏勇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苗族先民在与自然长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态消费文化,它是苗族人民与自然互动的行动规范和约束力。苗族生态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均离不开苗族自然崇拜的内化思想、族群内部的伦理道德规范以及族群智慧生成的习惯法,这三者构成了苗族生态消费文化的定力支撑以及苗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范性制度,即共生规范。

作者:包龙源 梅军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贵州省湿地总面积17665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10.03%,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2.8%。飞速发展的经济、水资源的污染、湿地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湿地资源保护的现状令人忧心: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质量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破坏等。这与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旨相悖。目前,贵州省尚未形成湿地专门立法,现有相关湿地保护立法散见于...

作者:邓琳君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在当前藏区的各类社会冲突中,草场资源纠纷一直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1)草场纠纷不仅多发易发,而且在一些地方反复发生,很难彻底根除;(2)草场纠纷经常演变成村落之间的群体性武装冲突,造成伤人、死人和巨大财产损失,严重破坏藏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在纠纷裁决过程中,冲突双方经常援引当地习惯法而不是国家法进行处置,这使许多人感觉到国家法的权威受到挑战。...

作者:扎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约旦地区民从仍过着半游牧的生活,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约旦社会以部落为基本组织形式,部落长老是实际统治者。当时的约旦地区缺乏专门的政治制度,依靠部落习惯法实行统治,每个村镇的法律各不相同,军事制度、军事法、部落习惯法、专制和伊斯兰教协商制度(舒拉)等共存。1861年,坦齐马特开始变革图强,奥斯曼帝国走上了发展现代化之...

作者:李茜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新婚夫妇安家于新娘母家的“赘婿婚”是人类社会中占比15%的家庭都在采用的一种婚姻形式,具有常态性。历史上,藏族赘婿婚发生频繁且源远流长,为藏族社会惯见,具有研究价值。探究其发生原因、组建婚姻的形式、婚姻中的财产流动以及赘婿在妻家的地位等,均对人类婚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对历史上的藏族赘婿婚问题做出梳理,以期丰富婚姻研究的宝库...

作者:刘军君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关键词:藏族赘婿婚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