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期、起步探索期、初步发展期、深化完善期四个时期。纵观1978~2017年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策类型由综合性向专项性转变,政策举措由宏观指导向具体细化转变,政策体系层次性不断加强,政策逐步向法制化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实效性,应以主体性思维深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政...
2001年国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裕固族、京族、赫哲族三个样本调查点的调查表明,当地学校主要采取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课时、师资、教材基本都能得到落实,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支持“民族文化进学校”。但存在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的结构性缺失、教材编写和使用存在不足、师资力...
“非遗进校园”是由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不仅打破了非遗传承中家族、师徒传承的局限,扩大了受众群体的范围,更是实现了非遗创新性传承的有效路径和重要保障。番禺区罗边小学把粤剧引进校园,成立培兰艺苑粤剧社团,以“名家引领+高校合作+融合党建”为途径,探索出“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艺苑社团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引领、以非遗联盟为推手”的模式,以少儿粤剧艺术传...
摆榔乡和木老元乡是民族自治乡,两乡的主体民族是布朗族、彝族和汉族。布朗族是“直过民族”,布朗族是人口较少民族。在多年的融合和发展下,两乡的布朗族特色更明显。
2010年,从3月23日的福建南平,到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再到5月12日的陕西南郑,不到两月的时间里,全国连续发生6起校园血案,造成未成年儿童16死69伤。当校门失守,校园安全遭遇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成为全社会最牵挂、最揪心的事。“拿什么保护你,我们的孩子?”成为民众努力寻求答案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校园安全现状的回顾,探求造成校园安...
“十一五”期间,恩施土家族苗族州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摸清家底,准确定位,抓住重点,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创造品牌”。在保护现有文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态文化旅游中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问题,做好文化产业的规划,培育好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实现建设产业大州的目标。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长居人口12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12%。全省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19个民族乡。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族学校86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普通民族高等院校2所、民族中学205所、民族小学578所、民族幼儿园77所。各级各类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370.3万人,占全省学生总数的41...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