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庄调查     检索到  32201  条相关信息

首先,本文阐述了重建以家户为基质的村落经济秩序的主要特点,一是超经济权力强制从生产领域的退出与农民经济自由的获得,二是国家、行政村和农民的关系集中体现为税费的提取与缴纳,三是现有土地分配方式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其次,本文以民间互助讲述了双村社会关联的具体特征。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村庄经济的再造中,基层市场体系作为地方社会的公的空间,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村庄清洁行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任务。本报告通过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中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地方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基于农户调查分析村庄清洁行动现状。本报告分析发现,当前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进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地区群众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偏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进度落后、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最后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重点关注偏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长效...

作者:刘钰聪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变迁过程中,双村村治变迁的三个基本逻辑:现代性、国家和村庄地方性知识三者之间,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可以被理论化的互动结构,这种互动结构又是如何具体地形塑村治变迁形貌的。第二,关于双村的微观叙事对于理解整体性的20世纪中国乡村政治变迁有没有意义? 第三,以微观的村庄叙事作为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对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本文从刘氏宗族的来源、兴起、繁衍、1949年前村庄建制以及当下情况等方面来介绍三溪村。

作者:魏晨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土地下户时期,双河口村在公益事业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是:公益事业的需求虽然是内生的,但启动的力量却来自村庄外部,来自政府的行政启动和“输血式”推动。双河口村在民政局支持下,通过绿色工程、改造水利、修筑村路、改造村校等方式推动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在外力退出后出现了机制性脱序的问题,公益事业陷入困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经典研究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历史现象。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工业化会促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发展研究中的“依赖理论”也似乎印证着这种看法,认为受到中心(都市)制约的“边缘”(乡村)难以摆脱萎缩和长期落后的命运(A.G.Frank,1985)。按照这些理论预设,处于边缘末端的村庄的前景,无疑是暗淡的,终将走向消亡。...

作者:折晓叶 陈婴婴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的第8卷,从这一卷起,调查对象从华南区域转向了长江区域。本书收录了鄂西余家桥村一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长江区域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

作者:徐勇 邓大才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本书收录了台湾省台南鹿村、安徽省皖南查村两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华南宗族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作者:徐勇 邓大才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